企业专利战略的实施——专利培训体系的建立

2008-07-08
文/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李辰

  随着仰赖土地与自然资源的工业时代被以创意为轴心的资讯经济取代,众多中国企业被拉入到知识产权的竞争中,尽快的制定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尤其是专利战略,并有效开展和落实这一战略成为这些企业迫在眉睫的任务。

  如同中国的专利制度一样,中国企业的专利工作无论从普及程度、效率或是业务水平等方面都还缺乏经验,那么面对这样的现状,除了制定了一套针对企业的专利战略外,如何将这个战略加以有效实施呢?我们首先能想到的是开展专利相关内容的培训,并且国内的很多企业也确实正在开展这样的培训,然而培训之后专利工作却不一定能如预期的有效开展,或许是由于缺乏激励制度或许是由于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相脱节,其中的缘由方方面面。以下笔者仅以培训对专利工作的影响为主线,提出自己对专利培训体系建立的看法。

  讨论培训体系的建立之前,我们需要明确企业进行专利培训的目的。很明显,企业中的任何培训不是为了员工的兴趣爱好,不是无目的的扩大员工的知识结构,企业中开展的培训是务实的,是以提升企业工作效率和业务水平为最终宗旨,实现为企业经营而服务的最终目的。

  明确上述问题后,我们基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专利培训的宗旨是为落实企业的专利战略、高效开展专利工作提供专业知识的保障;而企业的专利战略的落实是为企业的经营而服务。

  以上述结论为指导思想,下面我们讨论培训体系的建立。笔者认为,建立专利培训体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思考:

  1、培训对象的确定

  所谓培训对象的确定就是要寻找专利工作涉及的部门和群体。

  美国前总统林肯曾经说过,“专利制度是给天才之火增添利益之油”。我们可以将其中的“专利制度”理解为法律事务,将其中的“天才之火”理解为科学技术,将“利益之油”理解为企业经营。因此,我们可以说专利是集法律、技术和企业经营于一体的综合性的学问,它是企业经营的一部分。

  经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专利培训的对象通常可以包括企业中以下几个方面的群体:研发团队、专利工程师/法务团队、市场和采购团队,以及企业的决策层。他们分别扮演着技术研发、专利法律事物、企业经营的和决策的角色。

  2、培训内容的制定

  在确定专利培训的群体后,接下来要为不同的群体制定培训的内容,这是培训体系中十分核心的工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层次分析制定。

  首先,确定不同群体在专利工作中需要肩负的责任。

  企业专利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其工作的开展具有整体性和各群体间协调性的特点。那么如何体现所谓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呢?笔者认为,这里需要注意两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不同群体肩负的专利工作应该与该群体所擅长的专业技能所适应,或者说与该群体所的本职工作相适应。

  例如:研发团队了解产品和技术,那么任何需要依靠技术的工作则需要研发人员参与,可以包括:对申请文件的审核、对专利布局的研究等;再如:企业决策层应该有能力对企业专利制度的完善发挥指导性作用,应该具备对企业专利工作绩效进行评价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我们甚至需要对同一群体内的不同岗位进行区分,例如:同是研发团队中的项目主管与一般研发人员相比,由于其担负了领导和指引这个项目研发方向的职责,因此需要其掌握的专利知识的层次和结构就不同于一般研发人员。

  第二个原则:除专职专利工作的部门外,不同群体肩负的专利工作应避免占用该群体过多的精力从而影响其本职工作的开展。

  企业中,没有必要把所有人都培养成专利工程师,因为这样不仅会耗费企业过多的培训资源,而且专利工作的效率也不会成正比的增长;而培训的目标在于能让不同岗位的群体发挥其在专利上某个方面的优势,进而才能将各中优势整合起来实现高效的专利工作。

  其次,在确定了不同群体在专利工作中需要肩负的责任之后,针对不同群体制定培训内容。

  所谓针对性首先是指培训内容的层次性。专利工作的内容十分丰富,培训内容应该包含某一群体所会涉及的专利工作的各个方面,并且能够将培训主题加以区分,并按照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的思路开展。例如,对于研发团队而言,需要了解专利的基本概念,需要了解如何发掘专利并提出提案、如何完善技术交底书、如何审核审核和看懂申请文件、如何进行检索并对公开专利加以利用。再如,对于专利工程师而言,则需要从专利的申请到专利权的维护,从专利分析到专利运营风险控制的各个方面的内容加以学习。

  所谓针对性还涉及每类课程的具体内容,笔者需提醒在企业的培训中应尽量避免空谈一些法律问题,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培训对于落实专利战略并不一定有效;相反的,培训应该更多的结合不同群体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特点,提供适当的案例,介绍对专利工作的实际操作有指导意义的内容。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专利培训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培训内容的制定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制定培训内容的过程中,首先应将专利工作当作一个整体性的工作看待,并在此基础上对于不同群体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

  3、培训计划的制定

  在确定了培训对象并且明确了培训内容后,需要制定有利于专利战略落实的培训计划,其中尤其关注培训内容在时间上与专利工作进度的一致性。合理的情况下,培训内容在时间上的安排方式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培训的周期性开展。这些内容通常仅涉及专利方面的基础性知识或是某一群体日常工作中需要掌握的基本专利技能,这些内容的培训通常可以与入职培训/岗位培训结合起来;
培训与企业专利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开展。某些内容的培训不宜过早也不能太迟,例如:发明人对申请专利或者专利提案还没有亲身体会的时候就开始介绍所谓的专利布局等问题,则只会让发明人无所适从。

  综上所述,培训计划需要与专利战略的落实情况以及企业所处的专利发展阶段相配合。

4、培训资源的调用

  培训资源的调用涉及到在确定了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并制定了培训计划后,由谁来提供培训的问题。可以预见,随着中国专利工作的不断专业化,对于企业而言可以调用的培训资源也会更加丰富。例如:企业内部的知识产权人才、律师事务所、专利代理机构等,他们各自具有各自的优势,例如律师事务所和专利代理机构在具体事务的处理上通常会更加专业,而企业内的知识产权人才则更了解某一企业内专利工作运作的机制。因此,如何选择或者组合这些培训资源使得更好的配合企业专利工作的开展是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

  5、制度保障

  制度保障的最直接的目的是保证培训体系能够正常的运转,促使企业员工能够积极的参与专利培训。这里所说的制度并非一定是直接针对专利培训的,而是站在有效开展专利工作的角度,从多个维度加以激励和督促。例如:完善专利工作参与的奖励机制、在员工晋级制度中加入对知识产权专业技能的考量等。这些措施都能对员工参与专利培训和专利工作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当然,相信企业领导更希望看到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知识被广泛的企业员工看作是一种基本素养,从而主动的参与到企业的专利培训和工作中。

  最后,随着企业专利工作的不断深入、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的发展,需要及时对工作经验和培训经验加以总结,从而不断完善培训课程。从一个方面看,这也是企业知识资产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以上的讨论可以看出,企业专利培训体系的建立是与企业专利战略紧密结合的,而专利战略又是基于企业经营的需求而制定的。由于企业组织架构的不同、所处行业的不同、企业发展阶段的不同等因素的影响,与专利战略相结合的培训体系也是具有各自特点,各不相同。因此,在本文中笔者也仅就培训体系建立过程中应该思考的问题作为切入点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期对企业建立自己的更有利于提高专利工作效率的培训体系有所帮助。

 

相关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