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alen Attoneys at Law
   
上一期 | 总第424期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正文
     
 
 
最高法:在华500强企业知识产权纠纷呈明显上升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民三庭((知识产权审判庭))庭长孔祥俊在接受中国日报独家专访时表示,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相关国家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的背景下,中国法院一如既往加大对于国外权利人知识产权的保护,法院审理的涉外知识产权案件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据最高人民法院提供的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法院系统审结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共计83,850件,同比2011年上升了44% 。其中,共审结涉外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1,429件,同比上升了8.18%。

  官方数据显示,2013年1至5月,全国法院系统共审结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24,544件,比上年同期增长36.6%,其中涉外案件504件。

  据孔祥俊介绍,法院审理的大多数有关涉外知识产权案件既包括商标、专利和著作权领域的民事侵权案件,也包括专利、商标领域的授权确权类知识产权行政案件。

  他说,相关的知识产权涉外案件主要涉及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主要欧盟国家、日本和其他一些国家。

  孔祥俊说,近几年来在中国提起知识产权民事诉讼的著名外国公司主要包括,:美国的微软公司,、苹果公司,、通用能源公司、雅培制药公司、法国的米其林集团总公司、轩尼诗公司、德国的宝马公司,和日本的本田公司等。

  据他介绍,法院目前受理的知识产权案件涉及领域广,新案件类型不断涌现。不但包括著作权、专利、商标、不正当竞争和技术合同等传统领域的知识产权案件,还包括网络著作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民间文学艺术、地理标志、企业名称、驰名商标司法认定、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反垄断等新领域知识产权案件。

   “这类案件具有更明显的国际贸易利益博弈、跨国知识产权纷争等特点,体现了权利人之间的跨国知识产权竞争和知识产权布局,有时呈现多国关联诉讼、国内外诉讼相互交织和影响的特点。”

  孔祥俊说,国外法院审理的我国老字号品牌在海外被抢注的案件也时有发生,如“王致和”在德国被抢注,“五粮液”在韩国被抢注。我国国内企业有在国外被被诉侵犯知识产权的,也有完胜而归的,如:美国莱伏顿公司在美国诉中国通领科技集团((原浙江东正电器有限公司))专利侵权案,经过长达3年的海外诉讼,通领公司胜诉。

  孔祥俊也坦然坦言,由于相关案件的复杂性和专业技术事实认定困难,法院在审理相关知识产权案件时面临着现实的挑战。

  一方面,专业技术事实认定难。随着科技发展,知识产权案件涉及科学技术事实越来越尖端、前沿,专业技术事实认定困难的案件越来越多,其中涉及生物、化工、医药、电子、通信等高科技领域的案件显得尤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