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近印发《重要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技术推广及装备产业化)实施方案》(下称《方案》),在明确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进度目标的同时,首次明确了专利指标。
《方案》在分项目标中确定,到2017年,废钢铁、废有色金属(稀贵金属)、废塑料、废橡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资源化利用技术和成套装备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化技术及装备20项,企业拥有相关发明专利50件以上;在共伴生矿产资源、尾矿、粉煤灰等领域研发60种至70种拥有发明专利的技术、装备。
据介绍,《方案》表明,目前,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仍然存在装备产业化能力不足,知识产权不足,技术研发和推广的促进机制不健全,难以支撑先进技术、装备推广应用难等问题。据初步统计,2013年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总产值超过1.4万亿元,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近20.6亿吨,在磷石膏生产硫酸联产水泥技术、尾矿生产加气混凝土技术方面获得1000余件发明专利授权。
塑料是回收价值较大并且能够再生利用的材料,尤其在我们这样资源紧缺、人口众多的国家,循环经济和环境保护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息息相关,已得到国家和社会普遍关注。如今,随着技术的升级换代,废塑料已不再是以往的传统处理方式。(来源:再生资源信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