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自贸协定的达成期限,可能要推迟到一年后。
12月1日,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由于日本拒绝了中韩两国的提案等原因,原本计划今年年底完成谈判的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陷入困难局面,预计达成时间将推后1年。
为期五天的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FTA)第六轮工作谈判,于11月28日在日本东京闭幕。
日本经济新闻的报道称,在会谈的第一天,中韩向日本提出了基于两国共识内容的自由化率(零关税品种占比)目标。但是,中韩自贸协定承诺用20年时间取消90%以上种类的关税,却很少提及具体的种类。日本方面以“自由化率的水平过低”为由,拒绝了中韩的提案,自由化率目标的设定被推后。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东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子雷表示,日本的自由化率大概在94%以上,比较高。目前日本并不打算在FTA上对中韩作出让步。陈子雷强调,中日韩FTA达成妥协的可能性并不是没有,但主要取决于三国领导人的政治决断。
日方关注“自由化率”
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自2012年11月启动,截至目前,已举行6轮谈判。
韩国媒体援引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消息称,第六轮谈判与以往不同,中韩将主导,尤其左右农水产品领域。韩方将以排除韩国敏感品种的模式要求日本减让,中方则会要求日方提高农水产品开发水平。
这次谈判中,中日韩三方就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竞争、知识产权等广泛领域进行讨论。中国商务部国际经贸关系司副司长孙元江、日本外务省经济局审议官佐藤达夫、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FTA交涉官金荣武分别作为各国首席代表参加谈判。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梁艳芬表示,中日韩FTA谈不拢的原因,仍是针对热点产品的关税减让情况、各自市场能够开放的程度等。
一般而言,自贸区协定的谈判无非就是上述问题,但是现实的政治、经济背景的因素也不可小觑。
11月10日,中韩确认两国FTA完成实质性谈判。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所长李钢认为,中韩FTA取得实际性进展,也给日本施加了一定的压力。
不过,原日本银行驻华首席代表、现任日本佳能全球战略研究所研究主管濑口清之称,中韩FTA的水平不算高,韩国保护农产品(000061,股吧),中国保护汽车等行业,双方都较为保守,意义不太大。
日本企业每年向中国支付的关税有9000亿日元,将从自由化中受益良多。这也是在此轮谈判中,日方重点关注能否设定具体的自由化率目标的原因。
“不是技术性问题”
濑口清之说,TPP(跨太平洋(601099,股吧)战略经济伙伴协定)谈判的进展将影响中日韩FTA谈判的进展,但目前日美关于TPP谈判并不顺利。
李钢称,中国坚持中日韩FTA谈判,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牵制日本不要倒向美国,同时对TPP也是一个牵制,也便于日后亚太自贸区的建成。
“中日韩FTA要达成协议,仍需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时间,需要大背景加大环境,得从谈判的动力、各自的出发点等来衡量。”梁艳芬说。
濑口清之的判断是,中韩FTA已谈成,中日韩FTA过晚谈成则没有意义。因此谈判的时间与谈判水平之间的平衡很重要,若日本想要达到高水平的谈判要求,则谈判时间较长;若日本可接受低水平的谈判内容,即可缩短谈判时间。
李钢的看法则较为悲观。他直言,中日韩FTA想谈成高水平的自贸水平,还是有一定难度。
他认为,在地缘政治和新经济时代下,日本在方向上的基本判断存在问题。FTA谈判越拖可能越对日本不利,日本可能搭不上中国经济增长的这辆班车。其个人认为,这不是技术性的问题,而是与政治议案和政治互信的推动有关。
按计划,中日韩三国将于明年1月再次召开中日韩FTA首席谈判官级会谈,力争届时设定自由化率目标。(来源:东方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