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开放日活动上,中国知识产权报社发布《2015年中国知识产权文化素养调查报告》(下称《报告》)。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综合素养指数为52.3,与2008年相比提高了10.2,增长24.2%,表明我国社会公众知识产权文化素养在逐步提升。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青少年的综合素养指数与2008年相比提升了6.7,显示出我国青少年对知识产权的认知度稳步提高。
社会公众综合素养提高:
据了解,此次调查的对象覆盖我国31个省区市(未含港澳台),调查的群体主要为公务员、青少年,以及媒体、科研机构、企业的从业人员等,调查的方式采取入户、电话、网络等。此次调查总共回收有效问卷3.5077万份,分别从公众知识产权素养状况、认知情况、态度观念、行为选择等4个维度开展调查。
从此次调查的统计数据来看,呈现出以下特点:首先,社会公众知识产权文化素养大幅提升。78.7%的公众赞同“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是知识产权文化的核心理念,这与2008年相比有了显着提升。83.9%的企业认为“知识产权是提升国家经济、科技实力、维护本国经济安全的战略资源”。
其次,社会公众对知识产权的认知度稳步提高。64.5%的公众明确表示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有助于创业创新。57.9%的公众认为知识产权是一种财产权,比2008年提高了9.7个百分点;65.5%的公众认为可以通过专利权质押实现价值;70.4%的公众坚决反对盗版行为,与2008年相比提高了9个百分点;86.9%的公众对老字号商标在国外被抢注事件表示关注,相比2008年提高了6.8个百分点。
再次,社会公众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在权利受到侵犯时,64.9%的公众会选择行政保护,50.5%的公众选择 “双方协商”来解决,40.2%的公众选择司法保护,仅有3.4%的公众选择放弃维权。采用不同途径保护知识产权的比例较2008年有显着提高。
青少年更关注知识产权:
《报告》显示,2015年青少年的综合素养指数比2008年提高了6.7。在被调查的对象中,有54.5%的被访者认为知识产权与工作(学习)生活之间“非常密切”,28.0%认为“比较密切”。
青少年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是否具有创新素质,创新精神和知识产权意识决定着未来我们的接班人是否具备创新能力。因此,加强青少年知识产权意识,提高青少年知识产权教育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