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申请文件的质量主要涉及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附图三部分,所述质量不但涉及每一部分内部的逻辑关系和支持关系,还涉及三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支持关系。实践中,所述质量的含义不但包括申请人对申请文件的目的性要求,还包括反映申请文件级别的层次信息,因此,所述申请文件的质量是一种相对质量,而非绝对质量。所述申请文件的质量主要受交底书的质量和代理人经验水平的影响,因此,讨论质量控制的目的,在于减少影响申请文件质量的人为和经验因素,而且所谓质量也为基于级别要求的目的性服务。
以专利说明书为例,通常包括五个部分,每一部分的内容和文字量又有相当大的差异,表达的信息也有较大的不同,因此,说明书中存在的缺陷位置、数量和性质更是千差万别,可以认为说明书存在的缺陷可能具有较强的随机性,这是否断定说明书的质量不可控呢?当然不是,只要说明书的缺陷散布在一个范围确定的空间里,就可以通过对缺陷空间的控制实现说明书的质量控制。那么如何识别和认识这样的空间,使其处于代理人的控制范围内,并且能够满足预先设定的对说明书的期望值呢?
说明书的缺陷空间可以看作是缺陷点的集合。一个说明书缺陷空间的范围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其中缺陷点的分布也具有随机性。但是,由于说明书要表达内容的限制,任何一个说明书都存在一个缺陷范围大致可控的空间。假设缺陷存在的可能性空间为M,而代理人将其控制在一个范围更小的空间m(m<M)以内,说明空间M内的某些缺陷点得到控制或消除,则代理人的实际控制能力C可以看作M/m。可以认为,如果m→M,则C→1,代理人无控制能力;如果m→0,则C→∞,代理人具有强控制能力。此时,通过代理人对M中缺陷点的控制或消除,可以获得预期的专利文件质量。
实际中,空间M是由说明书的文字内容衍生出来的缺陷点构成的可能空间,其特点是在一个说明书表述的内容所限制的空间内非均匀分布。这个有限的空间主要由权利要求书、说明书的五大部分,以及说明书附图组成,具体的缺陷涉及每一部分内部以及部分之间的关系,例如,表述不规范导致的歧义,部分内部逻辑松散,部分之间的逻辑松散/不支持等等。所述将缺陷控制在空间m以内包括两种含义,一是将缺陷点压缩到一个尽可能低的数量,二是缺陷点能够得到控制或消除。在这种情形下,采用什么方式进行缺陷点的控制呢?
首先要确定空间M的范围,以便确定M的具体内容,避免重要的质量点存在的缺陷游离于M以外。有时,空间M较多地受技术交底书公开内容的限制,可以通过控制技术交底书的内容影响M的空间,等等。
申请文件具体的质量控制可以通过负反馈的形式完成,质量控制的过程实际上可以看作缺陷可能性空间M的缩小过程。经过质量控制后的缺陷可能性空间M缩小到m,如果m趋近0,意味着专利撰写没有质量损失,在m的值不趋近0时,缺陷可能性空间中还存在没有得到控制或消除的缺陷点。当然也可能存在客观上不可控的缺陷点,总之m的值越小越好。从M到m的过程即质量控制的过程,显然,由于M中存在各种可能的缺陷,涉及较多随机性的因素,不可能直接形成从M倒m的突变,但是可以通过可能性空间的逐次变小来解决。假设将说明书每一部分的内容划分为最小独立单元,每个最小独立单元为服从大逻辑的基本单元,通过控制每个最小独立单元内部的质量和单元间逻辑关系的质量即可完成缺陷可能性空间的控制。
可以使用划分出的最小独立单元形成的满足某种控制逻辑的质量关系(或质量项目)表示缺陷点,质量关系的数量变化表述从M到m的过程,假设该数量值为n,每当使其中的一个质量关系得到控制,M的值减1,相当于使空间M缩小为M-1,在全部质量关系得到控制后,空间M缩小为M-n=m。
从控制的角度看,一个质量关系得到控制意味着撰写者对文件质量控制能力的提高,最终的控制能力C为:
C=(M/M-1)?(M-1/M-2)……(M-n-1/M-n) ?(M-n/m)=M/m;
从上述控制能力C的表述中,可以看到撰写者对文件质量的控制能力,是通过累积每一个具体质量关系的控制实现的。同理,也可以将一个具体的质量关系集合看作需要控制的质量空间M,用M的缩小反映对一个质量关系集合内部子关系或细节的控制。
假设将权利的内容镶嵌到说明书发明方案部分,下面以说明书为例讨论质量评价方法。
首先要根据撰写的目的性要求设计一篇说明书。假设一篇说明书的全部质量关系对应的质量因素涉及应当或需要表达的因素集合为:Zy={y1,y2,y3,….yk};说明书选定的说明因子集合(下文简称因子集合)为:Zx ={x1,x2,x3….xn};其中,x1,x2,x3….xn为最小独立单元,y1,y2,y3,….yk为最小独立单元内部的质量关系和单元间逻辑关系构成的质量关系,正常情况下,存在下述对应关系:
Dx= {x1,x2,x3….xn}→{y1,y2,y3,….yk}= Dy,n、k为自然数。
因子集合Zx 中包含多个因子子集,即Zx等于多个因子子集的并集,每一个因子子集与因素集合中的至少一个因素有对应关系(如果该对应关系不存在,至少意味着说明书中存在多余的因子),一个因子子集包含至少一个因子。
具体可以表述为与下述子关系类似的因子子集与因素的对应子关系。
设X1 =F1[x1,x2],X2=F2[x1,x4,x5],……Xm=Fm[x3, xn];[y1]=Y1,[y2]=Y2,……[yk]=Yk,其中, X1∪X2∪…. ∪Xm= Zx,则类似的对应子关系为:
X1----Y1,X4----Y1----------------(1);
X3----Y2----------------------------(2);
---------------
Xm----Yk;
其中,对应关系(1)和(2)表明一个因素可能涉及多个因子子集,也可能涉及一个因子子集,即X1、X2都影响因素Y1,而Yk仅受Xm的影响。
在每一个子关系中,用两个指标考核因子子集说明因子的充分必要性,一个是因子的必要性程度(因子必要度),一个是因子的全面性程度(因子充分度);用一个指标考核说明因子和表达因素的关系,该指标称为关系适应度,用于描述说明因子和表达因素的关系是否成立以及成立的程度。
在每一个子关系中,因子必要度和因子充分度根据考核的要求可以有多种方式 ,因子子集的必要度是因子必要度的函数,下面是一个具体的实例。该例中,因子子集的必要度f1(x1,x2,…xm)=(g1(x1)+g1(x2)+…..+g1(xm))?Ca?Cb/hi++;i={1,m},m为因子x的个数,hi ++=m;g1(xi)为因子xi的必要度,g1(xi)∈(0,1),为1时因子必要度最大,Ca为(x1,x2,…xn)之间的矛盾度或相容度,Ca∈(1,0),为1是相容无矛盾,Cb为(x1,x2,…xn)中至少一个因子与说明书需要表达对应因素之间的关联度。Cb∈(1,0),为1表示较佳的关联度。
因子子集的充分度f2(x1,x2,…xm)=(g2(x1)+g2(x2)+…..+g2(xm))/hi++;i={1,m},m为因子的个数,hi++=m,g2(xi)为因子xi的充分度,g2(xi)∈(0,1),为1时充分度最好。
设Xj=Fj[x1,x2,…xn] =f1(x1,x2,…xn) ?f2(x1,x2,…xn),j={1,m},n为因子x的个数。
关系适应度Zjp=F(Xj,Yk)可以用下述关系矩阵表示,p={1,k},j={1,m}:
X1 X2 X3 ---- Xj ---- Xm
Y1 Z11 Z12 Z13 ---- Z1j Z1m
Y2 Z21 Z22 Z23 ---- Z2j Z2m
---------------------------------------------------------------
Yp Zp1 Zp2 Zp3 ---- Zpj Zpm
---------------------------------------------------------------
Yk Zk1 Zk3 Zk2 ---- Zkj Zkm
其中,Zjp是一个关系适应度量化值,可能为0;文件的质量数值可以看作每一个关系适应度Zjp=F(Xj,Yj)的累乘或累加。
结论:专利文件的质量控制可以通过将文件的内容划分为一个个的相对独立的逻辑单元,根据文件质量的目的性要求,通过考察逻辑单元内部以及逻辑单元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得质量信息。对应的质量方法,本质上可以看作一个典型控制系统中的负反馈控制原理的应用,以在申请文件中的控制点的设置,实现缺陷空间M的控制,从而使申请文件的质量得到保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