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商务部获悉,中国政府在海外大型展会上首次设立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该机构旨在调解中国参展企业面临的专利、商标及外观设计等侵权纠纷。
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是在3日开幕的德国汉诺威国际信息及通讯技术博览会(以下简称“CeBIT”)上设立的,我国共有328家企业参展。
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崇泉表示:“鉴于中国企业近年在国际展会上频繁遭遇知识产权纠纷,服务站这一中欧知识产权领域的双边合作项目具有重要意义。”他指出,一方面,服务站有利于为中国企业境外参展创造良好条件,减少中国企业境外参展中的知识产权侵权现象,协助企业维护自身权益。另一方面,服务站也有利于为CeBIT创造良好的知识产权环境,促进交易进行。
近年来,我国参展企业,特别是在赴德国、美国、意大利、法国、英国等重要展出国家参展的过程中,频繁发生知识产权纠纷。2006年10月,在法国医药原料展上,一家企业的参展产品涉嫌侵权被法国警方没收,参展人员被扣留;在2008年3月举办的汉诺威国际信息技术博览会上,德国警方、海关和检察院更是采取联合行动,对涉嫌侵权的展品进行大规模搜查,涉及中国数十家参展企业。
专家表示,知识产权纠纷频发,表明欧美发达国家加强了对知识产权的立法,扩大了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同时也暴露出我国企业在海外参展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认识不够到位,规范和管理力度不大等问题。
据了解,中国此次参展企业产品中可能涉及知识产权纠纷的产品主要集中在MP3、DVD、DVBT等音视频电子技术领域。服务站邀请了中欧法律专业人士,为中欧企业参展商专利、商标以及外观设计侵权纠纷中提供现场免费咨询、调解服务。这个调解服务站是在中国-欧盟知识产权保护项目二期(IPR2)支持下设立的。该项目为期4年,于2007年11月在北京正式启动,总投资1600万欧元,旨在加强中国知识产权执法力度。同时也是落实中国政府2008年6月制定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一个举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