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走出去”的国家战略,中国企业逐步展开在世界范围内的商标注册与保护工作。在这种跑马圈地的过程中,大多数中国企业采取的是一种粗放式、混乱无序的商标注册和保护工作。其中最明显几点不足如下:
一、商标设计缺陷
好商标是企业成功的开始。Coca-cola, Nokia, Toyota, McDonald,每一个无不是企业经过精心设计和选择而成为世界的知名品牌。这些商标无论是从发音、涵义还是外观上都比较符合商标法的规定和市场的需求,经过长期的使用才最终被世界范围内的消费者所接受。然而中国企业在设计商标时往往绞尽脑汁而不得其法,尤其是在设计适合海外使用的商标时更是出现很多状况。首先是采用非常简单的几个字母组成的无含义商标,如BYD、ZCW、JMC、BJZL、SPT等,这些商标由于往往设计过于简单而通常在个别国家会认为缺乏显著性而被驳回,同时由于发音和含义模糊而很难被消费者快速认知和接受。另一种则是同行业商标在国外使用时往往容易相互混淆,造成中国企业间的巨大内耗。如JIALING和JIANGLING、LIUGONG和LINGONG、HENGTONG和ZHONGTONG等。还有一种就是喜欢模仿世界知名商标,导致在世界范围内被围追堵截,如“NEVIA”和“NIVEA”,“ANYTHING IS POSSIBLE”和“NOTHING IS IMPOSSIBLE”等。还有一种情况则是完全依赖领导的喜好,如实践中某企业领导特别喜欢“panda”这个商标并且坚持要进行大范围注册,最终造成商标注册工作存在巨大阻碍。还有很多种商标设计缺陷的情况,在此不一一列举。一个好的商标,尤其是一个好的国际商标,是经过深思熟虑和精心挑选的,是能够综合考虑法律规定和市场要求的独创性的文字、图形或其组合。
二、注重眼前利益
“市场未动,商标先行”。这句话告知商标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可以为企业在海外市场开拓中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但实际情况是很多中国企业在进入某个市场很多年后才考虑注册商标,导致无法对注册之前的商标侵权行为提出诉讼或者是商标被第三方恶意抢注。在碰到驳回、异议、撤销、诉讼、侵权等疑难案件时出于短期经济利益的考虑,很多企业选择了退缩和放弃。虽然短时间内降低了成本,但对企业以后的商标使用和长期发展造成不可弥补的恶果。由于海外商标注册和保护需要非常专业的知识,通常绝大多数企业需要委托专业的代理机构进行办理。但企业在考虑选择代理机构时往往更看重前期的费用。忽视了申请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其他费用及后期的维护成本,造成商标不正常被驳回、商标案件在多个代理机构之间来回倒腾的混乱局面。商标注册和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能只注重眼前利益而放弃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
三、管理缺失
通过与很多企业的业务往来,发现中国企业在商标的管理上比较无序,主要表现在:档案文件灭失、商标各种期限不明、使用证据收集不够、商标人才流失严重等。某企业需要对海外商标办理转让手续,却无法找出相应的申请和注册文件,只能对相应的国家进行检索和逐一开具相关证明。令很多企业头疼的是商标案件中有大量的期限需要管理,无论是有效期、缴纳年费期限或者是提交使用声明期限等,都要求企业进行完整而细致的录入和管理,错过则将很容易导致商标无效。在生产经营以及贸易中,会产生大量的商标使用证据,但很少有企业能够收集相应的有效使用证据,如广告、合同、账单、提单、手册、展会等。还有一种就是企业的专业人才流失严重,随着负责人员的离职或调配,会造成企业商标注册和保护工作的断层和阻滞。
四、忽视使用和维护
商标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使用方面。很多中国企业在注册商标后放任不管,缺乏必要的维护手段。比如商标注册后连续几年不使用造成商标存在被撤销的风险。注册后没有及时通过相应的渠道进行宣传也是其中之一,如企业网站的建设和宣传在国际市场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但很多中国企业的网站建设不尽人意。另外商标注册后没有及时进行监测,导致很多在后近似商标的存在,对企业的商标权造成淡化或者混淆等不利后果。
总之,海外商标注册和保护工作是一项专业和长期的工作,需要企业和专业机构共同努力和付出。虽然在实践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但相信通过学习、积累和广泛宣传,中国企业能够在海外商标注册和保护中得心应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