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5月10日在北京发布。《规划》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仍是未来五年中国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头戏,同时中国还将继续加大对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的建设力度。
《规划》起草于2009年,吸收并听取了文化领域多路专家学者的建议和意见,最大亮点是制定了2011-2015年“十二五”期间的文化改革发展的一系列主要指标。中国文化部政策法规司司长韩永进表示,到“十二五”期末,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10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总数达到25-30所。
韩永进介绍:“第一至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重大文物险情排除率达到100%;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10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为了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提出了加强海外文化中心建设,到‘十二五’期末,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总数达到25-30所。”
截至2011年底,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总数已达36项,成为世界上入选“非遗”项目最多的国家,《规划》中与“非遗”相关的重大工程就涉及到非遗保护传承、非遗数字化保护和传播工程、非遗利用设施试点建设工程和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扶持计划等多个领域,“非遗”保护仍是“十二五”期间中国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头戏。
对此,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巡视员屈盛瑞表示,将按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的项目进行调查、保护。
屈盛瑞说:“深入调查了解项目目前的生存状况;利用文字、图片、音像以及数字多媒体技术对项目进行系统的整理并收集、保存相关的实物和资料,以及代表性传承人的作品;根据这些项目的不同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项目保护规划;加强对这些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使每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此外,《规划》还就中外文化交流与对话、文化睦邻与援助计划、对外文化贸易信息服务计划等领域计划开展实施长期性重大工程,其中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因其布局广泛、功能强大,致力于提高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的综合性平台特色备受瞩目,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局长助理肖夏勇表示,力争五年内,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总数达到25-30所,将其建设成多功能的文化交流平台。
肖夏勇表示:“制定科学合理的布局规划,推动在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特别是在重要国际组织的所在国建设中国文化中心;加强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的内容和功能建设,将文化中心打造成开展日常活动的国家文化中心,向驻在国提供全面资讯服务信息服务中心,推广和教授中国文化和技能的培训中心,以及促进国内外人才在多领域深度交流和项目研发的研发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