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正道香油、新郑红枣……这些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特产。其实,它们还有个特别的名字,叫做“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9月15日,在2007年中国质量万里行出征仪式暨地理标志产品识真辨假巡展仪式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种地理标志产品,展示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
一个个地理标志产品,如同一张张地方名片,使这些带着乡土气息的“土疙瘩”,不再只拥有简单的识别产地来源的口碑,同时还加贴了具备品质保证功能的特色质量标记。
由于原产地的气候、地质、土壤以及品种等自然因素和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技术、加工工艺等人为因素,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及其特征和风格。因此,在众多消费者的心目中,地理标志产品是特殊的质量和文化的象征。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作为一项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目前已被世界上许多国家所采用,是世界通行的国际品牌保护制度。
世界贸易组织(WTO)在有关贸易的知识产权(TRIPS)协议中,对地理标志的定义为:地理标志是鉴别原产于一成员国领土或该领土的一个地区或一地点的产品的标志,但标志产品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确定的特性应主要决定于其原产地。因此,地理标志用于鉴别某一产品的产地,即是该产品的产地标志。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地理标志在经济上的重要性日益增强,成为提高本国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利器之一。在我国,实施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对于保护民族精品和历史文化遗产,提高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的附加值和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扶持和培育民族品牌,保护资源环境,以及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法规标准体系、专家评价体系、质量保证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执法打假体系,有效保证了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和信誉。
迄今为止,质检系统已对全国近700多个产品实施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核准了6000多个企业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产品范围涉及酒类、茶叶、水果、传统工艺品、食品、中药材、水产品等,保护产值近6000亿元。“十一五”期间,我国受保护的地理标志产品数量将达1200多个,受保护产品产值有望达到8000亿元。
作为一项相对独立的、重要的知识产权,地理标志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必须有严格的生产标准和质量监管体系。它不仅具有识别商品产地来源的功能,而且是一种质量标志。
“因此,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是国家名、优、特产品质量与信誉的保证制度,加贴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产品可以产生比普通产品无法比拟的品牌优势、信誉优势和质量优势。”一些地方政府对此深有感触。
在已实施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产品中,诸如“昌黎茅台葡萄酒”、“金华火腿”、“盘锦大米”、“平遥牛肉”、“汴绣”、“新县银杏”、“会嵇山黄酒”、“吐鲁番葡萄”等,都把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作为提升区域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和产品附加值,服务“三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
“通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许多大中城市的消费者认识了这些来自山区县、甚至村镇的‘土特产’。产品知名度提高了,市场需求大了,农民的收入增加了。”一些企业表示。
例如,目前福建省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16个产品中,有14个是来自山区县的农产品。作为该省第一个受到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武夷岩茶推行地理标志保护专用标志后,市场上假冒武夷岩茶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企业和茶农每年可多创收3000多万元。据统计,实施保护后,武夷山市的茶叶产值由1998年的4880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4.7亿元,茶农积极性不断提高,每年新增茶园面积均达2000亩以上。同时,通过茶叶市场的繁荣,拉动了全市的包装、运输、印刷等相关产业,受保护的岩茶还有效地满足了广大游客对旅游特色商品的需求,将农业、工业和旅游业三大产业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整个茶叶产业链得到良性发展。
据悉,为普及地理标志产品相关知识,加强农产品知识产权保护,启动仪式后,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将在10至20个城市开展地理标志产品识真辨假巡展活动,调查、收集我国地理标志产品资源数据、基本信息数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标准体系框架情况,同时摸清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被假冒侵权、滥用标志和假冒伪劣问题现状,从而切实保护名优企业和名优特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