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喀里多尼亚,一个陌生的词汇。很多人不知道这是一个地区的名字,知道的也很少能说出位于地球的哪个角落,但最近却频繁出现在笔者的脑海中,因为多个客户咨询是否可以在该地区申请商标注册。据查,新喀里多尼亚位于南回归线附近,是法国在大洋洲西南部的一个海外领地。面积18575平方公里,人口约24万,两大经济支柱为镍矿开采业和旅游业。经核实,该地区目前没有独立的商标注册制度,申请人在法国注册商标后即可自动延伸保护至该地区。
本文的目的并不是想告知企业在新喀里多尼亚是否可以注册商标,而是想借此探讨目前中国企业在进行海外商标注册中显现的一些趋势、暴露的问题以及笔者的一些个人见解。
一、涉外商标注册趋势和出现的问题
1、商标注册保护意识不断提高
随着大量产品出口海外市场,同时经过多年的商标法律宣传,国内企业主动进行海外商标注册的意识不断提高。这些企业不仅在主要国家进行商标注册,还把目光放在了更长远的地方。前面提到的新喀里多尼亚,虽然只是一个弹丸之地,但每年会举办一次车展,汽车消费潜力比较大,国内汽车企业主动提出在该地区注册商标正是其商标保护意识不断提高的表现。企业应当根据实际需要,采取提前注册、分批注册、区分轻重缓急,有步骤、有规划地在海外注册商标。
2、两极分化严重
虽然意识不断提高,但目前仍然有大量的中国企业没有在海外注册商标。一些出口企业只在寥寥几个国家注册,有的甚至未在香港、澳门和台湾进行注册,企业的商标安全系数极低。而反观一些以出口为导向的大型企业,每年海外商标注册量达到几百件甚至上千件,编织了一张严密的商标保护网,有效地避免了商标被抢注造成的损失,也为企业顺利开拓海外市场铺平了道路。不管是大型企业或是中小企业,只要有自身的商标并在海外市场有出口,就应当进行注册保护。提高企业的商标安全系数,应当在重点国家和容易发生抢注的区域提前进行注册,避免因被抢注造成丧失商标权利的情况出现。
3、行业和区域比较集中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局网站数据库显示,截止目前来自中国的申请人中排在前五位的商标申请注册类别是第25类(1828件,主要对应服装行业)、第9类(1464件,主要对应电子产品、仪器以及电力设备等行业)、第7类(1092件,主要对应各种机械和动力设备等行业)、第11类(739件,主要对应照明和家用生活设备等行业)和第12类(724件,主要对应汽车及其零部件行业)。同时通过分析该数据库以及我司代理过的上万件申请,目前中国企业进行海外商标注册主要集中在几大区域:东南亚、中东、南美、部门非洲及欧洲地区。目前国内企业海外商标注册主要集中于以上几个出口优势行业,化工、医药、食品及各种服务行业海外注册的热情不高,需要加大宣传和投入。
4、商标命名差强人意
现在很多国内企业在注册海外商标时,采用的商标千差万别。有的商标具有很强的时代感,也符合全球注册的条件,但一些商标由于“先天不足”,因此很难走出国门,也很难被当地消费者识别和接受。这些“先天不足”的商标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商标由简单的几个不发音字母组成,通常是企业英文名称的首字母缩写;采用纯中文商标,造成无法识别;同个别国家禁忌相冲突或在当地语言中有不良涵义;商标是英文词汇中相当常见的词汇,被广泛使用,缺乏独创性;同国外知名品牌近似,产生权利冲突。关于以上出现的问题笔者在另一篇文章《企业办理涉外商标注册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有比较具体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5、片面追求“大而全”
根据笔者工作经历,目前国内企业在办理海外商标注册时出现了两种极端的情况:第一种就是所谓的“全球注册”,即只要有人的地方就要进行商标注册。另一种即在所有的45个类别上的商品和服务项目申请注册保护。以上两种注册方法通常是缺乏考量和盲目的,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最终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对于“全球注册”,由于部分国家和地区面积狭小,或是居住人口甚少,或是商标法律制度不完善,企业在这些国家和地区注册商标的意义不大,因为对企业来说基本没有任何利益空间,同时发生侵权或抢注行为的概率非常小。对于全类注册保护,这是目前国内盛行的一种商标注册手段,有效地遏制了其他企业恶意注册的路径。但如果将这种方法生搬硬套地用在海外商标中注册,就是“紧张过度”的表现。首先是很多国外商标管理机构会认为申请人并没有能力将该商标用在所有指定的项目上从而下发审查意见,另外就是目前海外商标抢注一般是集中在主要产品或其相关服务上,在其他不相关类别进行抢注几乎没有发生。
6、频繁遭遇海外商标抢注
随着中国企业商标知名度越来越高,海外国家出现了大量针对中国商标的抢注行为。根据实践来看,进行商标抢注的人员主要有四种:一是产品经销商或代理商;二是国内外竞争对手;三是海内外华人;四是专职的商标掮客。产品经销商或代理商标进行抢注主要是为了在当地国家能够合法使用该商标或获得该产品的独家代理权;竞争对手抢注商标主要是为了限制中国企业进入当地市场,从而谋取利益;海外华人对国内企业商标知名度比较清楚,因此经常针对国内比较有名的商标下手,注册后待价而沽,主要出现在华人比较集中的国家和地区;专职的商标掮客包括公司和个人,通常利用网络或各种展会了解相关信息,一般针对中国同一行业中比较知名的商标或中华老字号进行抢注。国内企业在出口产品过程中,应当提前在目前市场注册商标,防止抢注现象的发生,避免因商标维权而产生大量费用。
7、企业内部商标管理制度混乱
很多中国企业的商标注册工作刚刚起步,负责人员对如何管理商标缺乏必要的经验和知识储备,产生诸如商标基本信息或各种期限不明、文件丢失、商标证据保存不当等情况,导致商标重复注册、过期无效或遭遇法律程序时无法提供相应证据材料,对企业商标权利造成很大损失。
8、重注册,轻保护
商标注册只是企业商标工作的第一部分,即确权工作。企业拥有商标权后,便应当在有效期内使商标利益最大化,同时避免第三方侵权或搭便车。商标的真正作用是通过大量使用不断形成品牌效应,使消费者接受并忠于该品牌。如果第三方对自身商标权利产生侵害或构成冲突,便应合理运用各种法律措施阻止对方侵权或其商标注册。而现实是很多企业注册商标后便不再理会,认为万事大吉,这种态度是不可取的。
二、小结
以上简单分析了中国企业目前办理海外商标注册时的一些趋势以及产生的一些问题,这是一个国家和企业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初期经常会遇到的情况,也是同我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现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本文旨在提出一些不足之处,希望更多的中国企业能够提高海外商标注册的意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及时并合理有效地在海外市场注册商标,维护自身的商标权利,避免因商标被抢注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同时也希望企业重视内部商标管理制度建设以及注册后的保护工作,使商标权利得到长期有效的维护,使企业的发展不会因为商标而产生停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