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各级政府,普遍将知识产权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的来抓,分别制定了一系列的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和工作计划,并收到了一定的工作效果。笔者总结近几年的工作经验,认为知识产权氛围的养成以及良好的知识产权外部环境,对于国家建设创新型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下面从两个方面阐述部分观点和意见:
第一重要的问题仍然是“教育”。从近几年的知识产权发展情况看,目前是进行知识产权法律知识教育与宣传的大好时机,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应该抓住时机,深入开展知识产权法律知识的宣传与教育,以提高企业各类人员的素质。
一、这种教育与宣传亦可分为几个层次进行:
1、对领导干部的教育。 这种教育的目的是要强化高中层干部的知识产权意识,提高对知识产权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显然,这种教育是对其他人员能够实施教育的保证,甚至可以将这类教育考虑列入普法教育的范畴,由司法部门、政府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2、对管理人员。这种管理人员包括政府主管部门及企业管理人员。其要求是要通过学习掌握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并对其现状、热点问题和发展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在教育时,主要是要有一定的知识面。例如内容不但要涉及专利法、商标法及著作权法,还应该包括对企业竞争有很重要意义的商业秘密(及反不正当竞争法)、WTO中的知识产权协议等内容,其目的是为管理人员进行企业制度的制定、企业技术创新、营销活动决策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3、对企业技术人员的教育。技术人员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对这种人员的教育应该是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教育,教育的重点是专利法。其要求应该:全面掌握知识产权基本概念,包括发展动态、热点问题等;掌握专利法的基本内容;掌握专利申请的基本知识,并能够进行专利申请策略的设计;另外还要通过学习掌握专利信息的检索、分析及研究方法。总之要通过教育,提高该类人员的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
4、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教育。目前在许多国内外大中型企业中都设立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该类知识产权管理人员承担着企业专利、商标、商业秘密及计算机软件等知识产权的管理、协调工作,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高。因此对这种人员的教育应该是系统、深入地教育;
5、对一般职工的宣传与教育。实践证明,对企业一般职工的教育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很多企业的实践均证明,对营销人员来说,掌握知识产权的概念也是很重要的,可以有的放矢的在其营销活动中通过合法的手段去进行同行、对手信息的收集,而不至于侵权;可以在营销活动中利用各种手段赋予用户保密义务,以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又例如对于物质供应人员来说,掌握一定知识产权知识后,他在订购某些物质的时候,就有可能考虑这些产品是否涉及专利侵权问题,并会通过协议的方式来进行限定,以将侵权纠纷拒于企业之外。又例如对一般技术工人进行教育,可以激发工人进行发明创造的积极性。
二、为了保证教育的顺利实施,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可以考虑将知识产权法律教育工作纳入普法教育规划之中。在这个基础上,由政府、司法、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共同负责制定规划及落实,并且有了一定的时间和资金的保障;
2、可以考虑由企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并实施。企业的主管部门对企业有在宏观上进行监督、指导、管理、和服务的职责。目前在我省大中型企业中,专利、商标及其他知识产权拥有量均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主管应当将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及其水平的提高作为企业提供服务的内容之一。例如在对其管理、技术人员的进行的继续教育中应当增设知识产权教育内容等。尤其是对于国有大中型企业,由主管部门承担组织、实施工作,将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3、应该充分发挥大学和各种新闻媒体的作用。一般来说,大学有比较好的教学条件和比较强的教学力量,可以承担系统的培训和教育工作,例如对于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的系统培训可以委托大学进行。另外大学还可以承担教育软件的编制、教材的撰写工作;而新闻媒体有着读者群覆盖面大、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可以在宣传与普及上面发挥一定的作用。例如各种新闻媒体应加大对典型案例的宣传报道力度;
4、可以考虑利用各种手段、方式包括各种社会力量保证教育的实施。例如在教学力量上可以联合知识产权主管部门的专家、代理人员、大学教师和研究院(所)的研究人员共同承担;又例如据调研结果,民营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民营企业对知识产权法律知识的掌握比较迫切。根据这类企业人员素质比较高、创新能力比较强的特点,除了一般性的教育外,还应当不断地向他们进行知识产权法律发展的新情况、新动态的通报,这就需要有一个固定的通报方式,我们建议社会团体例如工商联等组织是否可以在其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第二个重点问题是政府部门所承担的作用域角色。在目前情况下,政府在知识产权工作及技术创新中的作用是尤为重要的。政府应当利用各种方式为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具体内容包括:计划指导;法律保障;政策支持;服务网络;加强投入。
一、政府应该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纳入地方一级的发展战略中,并给予一定的计划指导。
企业知识产权拥有的多少及保护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因此政府部门应当将鼓励、保护企业知识产权问题纳入地区发展战略、技术创新体系中,并给于一定的计划指导。其具体的措施可以是设立一些专门的计划,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或者企业给于一定的支持,或者引导 企业在政府导向的重点领域创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
二、政府部门应加快地方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加快政策的制定和完善,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创新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
在近年来,尤其是九五期间,从国家到各级省市,知识产权法规建设、政策制定的发展都比较快,在知识产权政策方面,主要有以下政策:关于激励方面的政策,例如《重庆市技术成果出资入股管理办法》;关于管理方面的,例如《广东省科学技术计划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关于用各中手段包括财税政策促进技术创新的,《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武汉光电信息产业基地建设若干政策的通知》;关于对专利申请及实施给于一定资助的政策等等。由于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建议省有关部门对兄弟省出台上述政策进行一次全面调研,并结合本省的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三、政府部门要加强对知识产权服务网络的建设以及技术市场的完善。
建立健全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创新的服务网络是提高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和能力的保证。这个服务网络一般应当包括各种代理机构、中介机构、信息服务机构,以及各种市场。对于这个问题,有以下建议:
1、要特别重视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提高对企业的信息保障能力。尽快地建立起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知识经济的社会是信息高速传播与充分利用的社会, 信息服务体系的完善、工作水平与能力对技术创新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建议政府部门要加大对信息网络建设的投入;考虑将各大学的信息服务体系也纳入地方一级服务网络中,即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因素,以确保该信息服务体系能够具有一定的信息传播和保障能力;
2、要特别重视对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服务问题,要利用各种手段为这些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服务;
3、要加强对边远地区服务机构的建设。
4、改变某中介服务机构的服务方式,提高中介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
5、政府部门可以牵头,组织一支知识产权服务的骨干队伍,并选择几个急需进行战略研究的产品或者产业进行一定的调研。例如可考虑对某行业知识产权情况进行专题分析,建立专利专题数据库等、相应软件的研制等。
|